读完这本书,在豆瓣看书评时,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利弗莫尔写的,不知道和手上用的利弗莫尔证券有没有关系,哈哈,书中的每个不经意的总结总令人深思,原文记录内容如下:

  •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因为投机像群山一样古老,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在上涨或下跌前,股价总会呈现某些“习惯”,一种特定的模式。
  • 股价的波动总是有原因的,但行情记录器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这样动而不那样动,他不做任何解释。股价涨跌的原因知不知道没有关系,你要么立刻行动,要么丢掉机会。不要问为什么,原因总比机会晚来很久。
  • 如果要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就没办法保护自己,所以,最好还是赶快离场。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你预想的发展,那么肯定有什么地方发生问题,最好先离场。
  • 我失误的原因是不能坚持自己的交易原则:市场信号出现之前,不要出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掐准时间,这也正是华尔街上众多高明的投机者失败的原因。世界上的傻子,大多随时随地都会做错事。
  • 没有任何人有充分的理由天天买卖股票,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知识保证自己的每次交易都理智。如果没有好股票,银行是钞票最好的归宿。频繁的交易是盲目的交易,要耐心等待合适交易机会的出现。只有当我确信自己不会赔钱才能动手,而如果不确信一定能赚钱,我就该按兵不动。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时,不要强迫交易,那只会带来亏损。
  • 赚钱的交易不会让你成长,他只会拖你的后腿,你必须从失败和犯错中获得经验。经验必须用金钱来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经验是昂贵的”的原因。我几次经历倾家荡产,但我的精神却从不倾家荡产,我每次都能从自己的失败中总结经验。
  • 先要成功的第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 犯错的是人不是市场,不要抱怨市场,对市场发火一点好处也没有。永远不要与行情斗气,如果股市不如你意你就对他火冒三丈,就像得了肺炎便抱怨自己的肺一样愚蠢至极。永远别和行情争执,也别企盼行情给你理由或解释,时候给股市解剖验尸不能带来任何利润。
  • 股市上只有赢家和输家,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只有通过真金白银在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赔钱了承认自己的方法错了,赚钱则证明我是对的。
  • 要想在股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己和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所以我不听信种种所谓的内幕消息。这是个聪明人的游戏,只有靠自己正确的判断进行明智的投资才能赚大钱。
  • 与市场走势为伍,不用限价交易,用市价交易,必须保证自己能进退自如。
  • 不能着急,不能在股价的短期波动上下注,而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去预测股票的整体趋势。
  • 知道什么不该做和知道什么该做同样重要,等你知道为了避免亏钱,有些事是不该做的,你就开始懂得如何赢钱了。
  • 赌博和投机的根本区别:赌涨跌与预测涨跌。尽管股票投机必须遵循主要法则,但是仅靠数学模式和定律是远远不够的,否则人人都是股票天才了。
  • 看大势做股票,牛市做多,熊市做空,没有人能和趋势对抗。首先要判断出这是什么市,这是重中之重,只有在牛市的整体上扬中才有机会赚大钱。所有在熊市炒作多头的人都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会好好分析它,一旦我认为自己找到了赚钱的方向,我就要验证它,而验证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资金。
  • 每个前辈都是可以走路的智慧容器,和智者交流,将其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操作策略,可以让你在市场演练中少付学费。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你的弱点是什么?了解你自己。
  • 我的想法从来都没有替我赚过大钱,总是坚持不动替我赚大钱。赚大钱不能靠股价的短期波动,而要靠大波动,即不能光看个别的起伏,而要判断个股的大趋势和大盘的行情走势。
  • 没有一个人能抓住所有的起伏。在牛市,你就应该买进持仓,知道你觉得牛市将尽,抛空你的股票!要做到这一点,你应当研究大盘和经济形势,而不要听信内幕消息甚至只关注个股波动。慢慢寻找大盘开始反转的蛛丝马迹。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动脑筋并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去抓最初或最后的1/8利润,那需要太大的代价。抄底和逃顶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 每当找到亏损和失误的原因时,我就会把它作为一条崭新的“禁令”记下来。
  • 数字会说谎,大势是唯一可靠的朋友。
  • 别人都在做什么,并不说明你也得跟着做。想要赚钱,就找别人不懂得做,或做盲目的乐观和悲观者不肯做的事。改变大众的观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 试水:股价永远不会高到不能买进,也不会低到你无法抛出。
  • 买涨不买跌,关键不在于能否抄底或逃顶,而在于能否保证对买进卖出时机判断的正确率和在错误时及时止损的能力。当看跌做空时,做空的成交价一定是一次比一次低;看涨买进时,买进的成交价一定是一次比一次高。
  • 舍弃先入为主,把偏见留在场外。
  • 坚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从不听信别人告诉我的事实和他们灌输给我的结论,我只会相信自己观察得出的结论。
  • 即使看准了大盘走势,也要确定时机成熟才能行动。世界上最强大、最真诚的盟友是基本面,尽管有时反应比较迟钝,但只要耐心等待,他总是很可靠。对事情的逻辑分析比行情分析要可靠的多。
  •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试错是股市永恒的主题。
  • 先学会做对的事情,赚钱只是结果。一个人犯错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错下去。
  • 可以正确的亏钱但不能一再犯错。
  • 分析行情的目的是确立立场——做多还是做空,然后是什么时候最合适进场。价格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你所要做的,就是关注行情并确立阻力点,一旦确定最小阻力方向就应该顺应它进行交易。你应该观察市场,解读行情已确定窄幅波动价格的浮动上下线,并下定决心除非价格突破界限,否则绝不出手。
  • 我先估计价格最有可能的变化方向,在进行检验,然后确定出手的最佳时机。我通常在高位做多,低位做空,顺势交易。在对的时候下大注,在错的时候亏一点探测行赌注。
  • 职业赌徒并不追求长线,只想稳赚钱。当然,只要时机合适,做长线也不错。每上涨1%就加仓100股,并把止损点永远设定在最后一笔交易成交价低一个点。(海龟)
  • 投机者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因为人类有希望和恐惧的本性。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你会希望这是最后一天亏损,抱着这样的希望,你会亏损的越来越多。当市场对你有利时,你会害怕第二天利润就全没了,于是心急的退出,因为恐惧,你损失了本该赚到的钱。成功的交易者必须克服这两种根深蒂固的本性,彻底改变冲动的天性。
  • 一个人可以在一段时间打败一只股票或一些股票,但没有人可以打败整个股市。
  • 在投机市场上,决定一个人赚钱还是赔钱的,正是他看待事物的态度:普通人总觉得自己的操作只是游戏,而且自以为是,从而导致思考不深刻、不透彻;专业人士则力求行事正确,这比赚钱更重要。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做对每一件事,自然能赚到钱。要高瞻远瞩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利益。
  • 认识容易倍左右的动物,再聪明的投资者也可能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置身于“羊群”之外。你如果听信别人的“高明分析”从而失去自我判断,那你也就成为了别人的影子,将生命交到了别人的手上。对交易者来说,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聪明的朋友的热切规劝和人格魅力。我用赚不赚钱来支持或否定自己的观点。生意就是生意,作为一名投机者,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因为他人的好意而迷失自我。
  • 这是场心态、原则、智力的竞争,最大的乐趣首先在于赢,而非在于钱,这种满足感和喜悦感让人痴迷上瘾。这就是为什么股票投机和赌博经常相提并论的原因之一。
  • 一个人犯错不需要理由。人总是会犯错。最致命的是自乱阵脚,最费钱的是人情羁绊。
  • 解读自己和解读行情同样重要。
  • 在市场上,没有人能永远正确,免受不利事件的影响。
  • 牛市中要注意熊市冒头的信号,而熊市中要注意牛市来临的信号。
  • 李东和利空消息总会顺应大盘的最小阻力方向。在熊市中,如果混乱突然降临,立刻回补一定是明智的,它可以在你交易量很大的时候一分不少的把账面利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
  • 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能承认错误,也就会原谅别人犯错。这是我与他人和谐共识的基础。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只有知错不改才是耻辱。
  • 盈利出金,且相对稳定不受交易的影响。
  • 商战不是人与人的争斗,而是眼光和眼光的较量。
  •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冒险,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赌博,因为我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会选择平静的接受一切。投机会面临很多风险,其中正常的风险很低,而黑天鹅事件带来风险相当剧烈。
  • 大钱都是靠光明磊落而不是坑蒙拐骗赚来,心思敏捷、高瞻远瞩的商人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被骗子、懦夫和乌合之众的恶行所伤害。
  • 我设法只相信事实,并根据实施行动,如果没有看清事实,我就会出错,出错的代价就是亏钱。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只有蠢蛋才相信犯了错也可以免受惩罚。
  • 犯错的代价就是亏损,而判断正确的奖赏就是盈利。
  • 要注意交易意外的风险,如交易规则的突然改变(保证金率)
  • 每只股票后面都有一家公司,搞清楚公司的状况也就知道了股票的状况。
  • 股价只有在走势符合你的预期时才能加码,如果不符合最好的方式是出局。
  • 背离所在板块/大盘走势走向去操作是不明智的。该涨不涨必跌,该跌不跌必涨。
  • 股票投机的成功原则的基础是:人类会在将来犯过去犯过的相同的错误。
  • 经验会教会人们很多事,违背经验行事就是重复交学费,而且会败得很惨。 - 股票交易的基本原则:股价上涨时,不要问它为什么涨,持续买进自然会推动股价上涨,只要股价持续上涨-上涨中偶尔会出现合理的小幅回落-继续跟进就是稳妥的操作。但经过长时间的上涨后,股价突然回档,而且小幅反弹后不创新高,你就要明白股价最小阻力方向已经从上涨变为下跌,做空或卖出就是最好的选择。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Published

22 June 2020

Tags